阿里危機公關案例分析
進入信息時代后,危機的信息傳播比危機本身發展要快得多。對于企業而言,危機一旦爆發,其破壞性的能量就會被迅速釋放,并呈快速蔓延之勢,如果不能及時控制,企業將遭受更大的損失。企業針對危機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動,包括消除影響、恢復形象,就是危機公關
商業圈“滅霸”
——“出軌”事件背后的公關操作
Negative cases
4月17日12點23分
一位名為“花花董花花”的博主艾特網紅張大奕,稱對方招惹自家老公。該博主系為淘寶兼天貓總裁蔣凡的夫人
4月17日13點32分
事發后,微博上迅速開始了刪帖、禁言、撤熱搜一條龍,虎嗅、鳳凰財經等媒體大號微博被迅速刪除,總裁夫人微博的評論也被后臺強制關閉。“禁言”之后,隨之而來的就是焦點轉移,輿論壓制。
4月18日
淘寶天貓總裁蔣凡在阿里內網發帖,就網絡傳言帶來的不好影響對公司和同事道歉,并請求公司對自己展開調查。
4月20日
阿里巴巴-SW(09988)早盤股價下跌近2%,報203.6港元。
“這事兒有多大?直接關乎淘寶天貓是否存在傳聞中的內幕交易、流量操縱,對花大錢買流量和廣告位的大中小商家是否公平。”
在網友看來,這件事關系到阿里高管作風操守、阿里企業文化導向。而今天,盡管蔣凡事件還處在調查中,結果尚未有定論,但網上群情洶涌,這件事給阿里造成的實質性負面影響已經出現了。
從事情發生到現在,阿里已不能簡單地將這場桃色新聞“私人化”處理了,已經退休的馬云,最新的微博停留在4月11日,內容是中非醫生之間關于衛生事件的討論,但從4月17日起,這條微博下面的評論全是關于蔣凡事件。事情愈演愈烈,阿里公關不得不出手了……
縱觀這次的阿里“太子”蔣凡出軌事件,阿里公關先是使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——“堵”住信息源頭,欲將此次危機扼殺在搖籃中。很多人說起阿里只知道淘寶、天貓、支付寶,其實,相比明面上的商業帝國,阿里的媒體矩陣更令人膽寒。娛樂圈里楊天真"手握800個營銷號"就敢說自己是炒作女王,而阿里可是投入幾百億控股各路媒體,名單一拉,你就會發現,一個普通人所能接觸到的所有信息獲取場景,阿里幾乎都有控制權。
再通過內網致歉,控制輿論。有不少網友對于阿里公關的下場速度和控場能力嘆為觀止,人送外號“第一公關天團”。有了“第一公關天團”的存在,阿里簡直是互聯網圈乃至整個商業社會“滅霸”一樣的存在??稍倩仡^看看這次“天團”的操作手段,卻引人深思……
阿里公關雖然第一時間利用“鈔”能力,以資本控制輿論的方式,成功降低了事件熱度。但實際上,這種操作有違公關原則。
公關應遵守的原則:公司在進行公關時,必須向公眾如實傳遞有關組織的信息,保持真誠、誠實的態度,使公眾把握真實情況,避免猜測和懷疑而導致公眾輿論的誤解傾向。選擇信任和尊重公眾,將公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來對待。
刪除有關信息,隱瞞群眾真相,內網簡單致歉,不再透露一點消息,實為違反了公關真實性、誠實性和公開性的原則。但從長遠上看,封鎖消息、刪除帖子、控制輿論的公關操作,勢必將引發公眾的不滿,從而埋下質疑的種子,這對于企業來說是很不利的。
相比這次的“翻車”操作,去年阿里公關在盒馬廣告危機中的表現可謂是“教科書級別”……
公關正確操作之盒馬廣告“危機”自救
Correct practice
2019年,阿里旗下的盒馬app推出“一夜夢回老集市”活動,這里的老集市特指讓物價回歸1948年,還放出了宣傳圖:
盒馬自以為1948年物價很低,想以此來說明此次活動力度大,產品價格低廉,卻不想1948年的中國處于通貨膨脹時期,民不聊生,因此犯了嚴重的歷史知識性錯誤。
海報一出,網友紛紛指出錯誤,阿里公關迅速做出回應。先是在各個發此海報新聞的大V和官微下留言:
隨后發微博表示和設計師一起補高中歷史,罰抄高一歷史《中國近代現代史》下冊第三章第二節,罰抄100遍,還曬出了抄書的照片:
這次事件中,官方經歷了發現錯誤——承認錯誤——平息眾怒——公關被贊,阿里公關從開始到結束僅耗費5小時就成功挽救了這次危機。
從中我們能夠認識到阿里公關在面對危機時的正確操作:
首先,承認錯誤迅速,沒有拖拉。第一時間撤掉全部海報,同時用最快速度承認錯誤,間隔時間極短,有利于平息眾怒,防止輿情繼續擴散。
其次,承認錯誤方式機智有效。既表達出了盒馬整改的態度,也通過這種自嘲的方式得到公眾的諒解。
第三,不甩鍋。該危機出現后,盒馬公關團隊既沒有甩鍋給第三方,同時表示整個團隊都在自罰,表明了團隊一起承擔責任的勇氣。
第四,處理好與媒體的關系。合理、正確利用媒體進行危機公關。
總結
Summary
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
作為公關,應該時刻牢記公關原則。在危機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出迅速回應,主動承擔責任,用真誠的態度與大眾進行溝通交流。
正所謂過剛易折,過猶不及。在盒馬危機中,阿里主動迅速承認錯誤,向公眾遞出合理的回應,才堪稱為“教科書式”的公關手段。
但這次天貓總裁出軌事件的公關處理上,刪帖、禁言、撤熱搜等強硬措施迅速執行,媒體幾乎全員“閉麥”,SSS級負面48小時內搞定,阿里公關確有用力過猛的嫌疑,失去了以往的水準。
當然,兩類危機事件的難度并不能同一而論
但阿里公關的“翻車”也讓我們深入思考
如何把握危機公關的“度”
是公關能否成功的關鍵
內容來源: 公關第八小組 集大中文1713吐槽集中營
注:本報告內容均源自對網絡信息的抓取梳理,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、公正,但文中采用的報道、分析和資訊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