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需要有償制作百度百科詞條嗎?”
如果您收到這樣的推廣私信,別猶豫,他們一定是:
今年七月,百度收到網民舉報:在某社交平臺上收到私信,對方稱可收費“代編”百度百科詞條。對方表示,自己有渠道,只要肯出錢,他們可以替你編輯并通過一條百度百科詞條。
了解到情況后,百度立刻向公安機關報警。經過警方的縝密偵查,很快鎖定了位于重慶綦江區的廖某某。警方在獲取證據后,掌握了廖某某的違法事實,隨后依法對其進行拘留。
事實上,百度百科自上線以來就一直秉持人人可編輯的開放共建原則,詞條的創建、修改均免費。
有人會問,為什么我編的詞條通不過,而“代做百科詞條”的黑產卻能通過呢?
其實他們只是比你更了解規則。仔細對比就會發現,他們代編的版本和之前未通過的版本在一些表述細節、參考資料上是有明顯區別的。由于了解規則,他們會把“客戶”提交內容中不允許使用的夸大形容詞刪除或者替換為實際的表述、會增加權威參考資料作為背書等等,以保證內容符合百度百科的編輯規范。
很多網友向我們反饋,百度百科很難通過。其實,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正確的編輯技巧,按照規范編寫詞條,通過審核其實可以很簡單。
接下來,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百度百科詞條的通關秘籍。
登錄百度帳號,搜索你想要修改的詞條名稱,點擊編輯即可修改。最終提交完成后,詞條會自動進入審核狀態,審核結果會通過短信或微信通知用戶 百度百科詞條,人人可編輯,所有詞條只要符合百科編輯規則,均可免費創建、修改,不存在官方代編。
大部分百度百科詞條人人都能編輯,沒有任何帳號等級要求。
不過,為保護編輯者已有的知識貢獻,部分優質詞條需帳號達到一定等級才能編輯。另外,對于一些專業性極強的詞條,我們也會鎖定,邀請專業機構或專家編寫。
造成審核不通過的原因主要有:
? 缺少參考資料
百度百科的內容要求客觀、真實,寫進詞條的內容需要附參考資料佐證,并且所有內容都要能在參考資料中找到對應描述,不可查證的內容不適合寫進百度百科。
? 參考資源來源不權威
權威來源的參考資料包括但不限于教科書、國家標準或公文、學術文獻、權威機構官網或出版物;新聞機構網站、垂類機構網站等有廣泛影響力的大眾媒體。微博、微信等自媒體內容則不能作為參考資料。
?參考資料與內容不對應
百科詞條對參考資料的基本原則是,用戶所附的參考資料需跟寫進詞條的內容對得上。例如:用戶創建李某的詞條,主要內容是人物李某的基本資料、生平經歷、作品等,給出的參考資料是“某搞笑教授李某”接受媒體的采訪說了一個關于某學術問題的觀點。
?內容涉嫌夸大描述
百度百科為定義說明性解釋,內容講究客觀精煉,需刪除不確切、溢美夸耀的描述,減少形容詞的使用,并且不收錄個人觀點。
?內容含有宣傳性質
詞條內容不能含有聯系方式,包括網址、郵箱、電話、QQ 號、微博等。例如:用戶為某企業創建詞條,其中一段內容為“某企業位于北京朝陽區,聯系電話185-3333-xxxx”
?詞條名不規范
每個人物、事物應該有且只有一個標準的詞條名稱,創建者使用標準名稱創建詞條,多個編輯者針對標準名稱進行協作編輯。標準的詞條名應該為人物全名、企業全稱等,不能使用復合詞。
百度百科的愿景是,讓人類平等地認知世界,我們希望和所有用戶一起,建立知識共同體,創造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臺。 這些年,百科堅決對抗虛假信息,努力打擊作弊編輯行為。僅在2019年8月,百度百科就對3102個存在黑產收費代編行為的賬號進行了封禁處理,并下線了違規詞條。
文章來源:公眾號 百度
注:本文內容均源自對網絡信息的抓取梳理,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、公正,但文中采用的報道、分析和資訊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建議。